銅雕的制作步驟及特點有哪些呢?銅雕的制作方法只有一種嗎?我們先來說下什么才是銅雕吧。銅雕產(chǎn)生于商周,是以銅料為胚,運用雕刻、鑄塑等手法制作的一種雕塑。銅雕藝術主要表現(xiàn)了造型、質(zhì)感、紋飾的美,多用于表現(xiàn)神秘有威懾力的宗教題材。銅佛像就是其中的一種。銅雕的價格更多主要以當天的銅價為主。
銅雕材質(zhì)的特點與名稱?制作銅雕的銅質(zhì)一般常用的有三種:紫銅、黃銅、青銅。
1、紫銅:系指純銅,又稱紅銅。密度是8.9(g/cm3)。
2、黃銅:系指銅與鋅為基礎的合金,密度是8.5-8.8(g/cm3)。
3、青銅:系指除銅鋅、銅鎳合金以外的銅基合金,密度是7.5-8.9(g/cm3)。
銅雕工藝品的特點?博、全、精。
1、博:是指古往今來銅雕工藝品、日用品加工制作的各種加工手段,現(xiàn)代銅雕都俱備,如鑄銅、煅銅、擠壓成形、沖壓成形、無模鑄銅、銅絲鑲嵌等;
2、全:由于擁有多種加工手段,從而形成不同風格、不同表現(xiàn)形式的銅雕工藝品,再由于不同方式的表面處理,或仿古,或本色,或鍍金,從而形成斑駁陸離的藝術效果。其形體有數(shù)以噸計的大型室外銅雕,也有可玩于掌間的玲瓏擺件,以及兼可日用的作品;
3、精:銅雕工藝品熔民族傳統(tǒng)、當今科技于一爐,集全國各地銅雕工藝所長于一身,現(xiàn)代銅雕工藝品盡顯科技之輝,令人愛不釋手。
銅雕的制作之鑄造方法步驟?
1、渾鑄法銅雕鑄造工藝:商代以前的銅雕鑄造工藝都是渾鑄法,即一次性澆鑄成型。該法分三個方面:合金、澆鑄、制范。
(1)合金就是根據(jù)所制銅雕器物的需要將銅和錫按一定比例配合在一起,放在熔銅爐中加熱熔化成青銅溶液,即可用于澆鑄。合金不同配比用于何種青銅器是有不同的,如越王勾踐劍的比例中,銅為80%,錫占20%。
(2)澆鑄,將青銅溶液從澆口注入合范之中,銅液冷卻后,拆掉內(nèi)外范,再打磨修整,即告完成。
(3)制范是制作陶范。先制銅雕模,就是先用泥土做出一件與將要鑄造的銅雕同樣大小的模型,紋飾和銘文也要同時在上面刻好,然后陰干、烘烤使其堅硬。接著翻制外范,用水與細紗、泥土及切碎的植物莖桿調(diào)成泥漿,抹印在泥模上,待泥漿半干之后,用刀分割成幾塊取下,陰干再烤硬,就成為外范。內(nèi)范的制作是用泥土照泥模形狀減去器壁的厚度做成,內(nèi)壁如有銘文,還需將銘文反刻在內(nèi)范表面。陰干烤硬后,將內(nèi)范和外范組裝在一起,用繩索捆綁固定,再用厚泥包裹,留出澆鑄銅液的澆口和排出范內(nèi)空氣的孔道,此時內(nèi)外范之間的空間就是欲鑄銅雕的形狀。
2、商代分鑄法工藝裝飾:也就是將銅雕器體和附件分別鑄造,分鑄法又分先鑄法和后鑄法。
3、失蠟法和焊接法:春秋以后,又出現(xiàn)了兩種新的鑄造工藝:失蠟法和焊接法。失蠟法又稱熔模法,先制出蠟質(zhì)的銅雕器物模型,再浸涂專用泥漿成為泥模,干燥后烘烤,使蠟熔化流出而成為器范,再澆鑄青銅液即成。如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銅雕尊盤,河南淅川下寺出土的銅雕古禁等,造型精美,紋飾繁縟,令人嘆為觀止。
春秋時期開始流行的焊接技術,是從分鑄法發(fā)展而來,即將銅雕各部分分鑄再焊接即可,一般有銅焊、錫焊、鉛錫合金等焊料。如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的龍鳳方案,即采用了多種焊料。
4、錯金銀、包金銀、鎏金、刻鏨等新的裝飾技術:春秋除了這兩種鑄造工藝,還有錯金銀、包金銀、鎏金、刻鏨等新的裝飾技術。錯金銀的方法為:在銅雕器物上鑄出勾槽,再鏨鑿,然后將加熱的金或銀絲錘打或擠壓入槽,然后拋光。如著名的鄂君啟節(jié)上的銘文,或越王勾踐劍、吳王夫差矛,欒書缶,河南輝縣出土的馬首轅裝飾,都是這種工藝的精品。
銅雕兵器的鑄造技術尤其值得一提,春秋時期,步兵作戰(zhàn)多于車戰(zhàn),以近身格斗為主,刀劍一類的短兵器更實用。劍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最常見的兵器,而以吳越之劍最為精良,在當時就名聞天下。
銅雕的制作步驟?銅雕制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搜集素材:銅雕制作第一步就是搜集素材,找該作品個方位的圖片,然后做1:1的泥搞,為定型提供扎實基礎,定型泥塑參照小稿等比例放大后進行修改,直到作品與參照素材完全一致后再進行模具翻制。
第二步:設計圖紙:設計雕塑造型首先就是對于雕塑的整體的構想而設計出圖紙,然后再依照此圖案的樣子鑄造出此鑄銅雕塑。
第三步:制作泥稿:然后就是對設計出來的圖案用泥稿做出個大致的模型出來,方便我們定型,如果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我們可以在泥塑上改動。
第四步:模具翻制:模具有兩種:一種要是不太復雜的就用石膏翻制。另一種是復雜的就用硅膠翻制。翻制模具是根據(jù)作品的復雜程度而決定方案,較為簡單的作品可采取石膏翻制,復雜一點的就要用硅膠翻制。
第五步:蠟型灌制:模具翻制完后再把融化好的石蠟灌到已經(jīng)制作好的石膏模具或硅膠模具里,等石蠟冷卻后拆開模具,蠟型作品就形成了,這一步我們稱其為“蠟型灌制”。
第五步:制殼:接下來開始“制殼”,制殼也是采取兩種方案,小件或著復雜的我們應該選用精密鑄造,所謂精密制作就是用精致石英砂一層一層把制作好的蠟型包起來、然后再用高溫把殼里面的石蠟燒凈。。另一種就是樹脂砂箱制作,砂箱制作一般適用于簡單的,平面浮雕,大銅錢,銅佛像的背面,等沒有多大工藝的光面。
第六步:鑄造:制殼完后就到了鑄造這個環(huán)節(jié),在高溫下把銅棒或者銅錠化成銅水后灌注到做好的殼或砂箱里面等銅水冷卻后拆開制殼,清冒口打磨,然后把已經(jīng)打磨好銅雕拼在一起,這時一件大致的銅雕作品就可以看到了。鑄造工藝分為以下五個步驟:
1、銅雕的鑄造方法主要有兩種,即失蠟和模具法?,F(xiàn)代新出現(xiàn)的由朱炳仁創(chuàng)造的熔銅法,掌握的人群比較少。
2、失蠟法:用蠟制成模,外敷造型材料,成為整體鑄型。
3、模具法:運用廣泛,大型銅雕一般都要經(jīng)過分件澆鑄,然后銜接成一個整體。
4、熔銅法:運用無??煽厝坭T工藝,"無模"使銅液自然流暢而解形;"可控"使銅液在藝術家掌控中熔意。
5、造型與紋飾:其造型多成威嚴粗獷、端莊沉穩(wěn)之態(tài),表現(xiàn)出堅實渾厚、富麗輝煌的質(zhì)感。銅雕的紋飾主要為饕餮紋,或以動物頭部造型,再以鳥、獸、蟲、魚部分形體組成抽象的圖案來襯托銅雕造型。
第七步:打磨:清冒口打磨這一步比較簡單。
第八步:拼接:鑄銅雕塑把已經(jīng)打磨好的銅雕拼在一起,成為一個完整的整體。這一步做完基本就能看出我們的鑄銅雕塑大致樣子了。
第九步:清理:焊口接下來開始清理焊口,把拼接好的銅雕焊接部位都處理的如泥搞一摸一樣。
第十步:表面作色:然后進行表面作色,銅雕著色是要根據(jù)客戶要求來定,主要是該銅雕作品是反映什么時期的,如果是古代的一般適合青銅色,近代的適用于古銅色,當然,現(xiàn)代就很多了,鑄銅人物雕塑,有的貼金,也有鍍金的,還有彩繪的。
第十一步:上油、封蠟:著色完后就是最后一道工序上油、封蠟。上油、封蠟可以讓我們的鑄銅雕塑長久保持最新。經(jīng)過這么多步驟后一件銅雕藝術品就算鑄造完成了。
第十二步:藝術監(jiān)制:藝術監(jiān)制決定著我們的鑄銅雕塑是不是被觀眾認可,一般得有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的或有藝術天賦的才能監(jiān)制。